杭州国家公务员考试

首页 > 国家公务员考试

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2023具体时间-衢州人民政府网

浙江华图 | 2022-08-10 17:03

收藏

  【图书课程】【直播网课】【联系我们

  国考相关概念

*

 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,指政府系统具有行政职能的部门,包括中央政府即国务院内设机构(如办公厅、机关事务管理局)、组成部门(如外交部、发改委)、直属机构(如海关总署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)、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(如国土资源部管理的国家海洋局、人社部管理的国家公务员局)等。

*

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于今年十月份前后公布,对于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同学,应当时刻关注报考公告,多方面获取信息提早开始准备

  >>>考情考务

  成绩计算方法

  进入面试阶段的条件:根据《招考简章》中规定的面试人选的比例(5:1 或 3:1),按

  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,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名单。报考者可于 2021

  年 1 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最低合格分数线。其中,8 个非通用语职位,笔试

  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、申论、外语水平测试成绩(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,下同)

  分别占 25%、25%、50%的比例合成。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和中国证监

  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,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、申论、专业科目笔试成绩

  分别占 25%、25%、50%的比例合成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、申论、

  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 40%、30%、30%的比例合成。

  总成绩计算方法: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,按照笔试、面试成绩各占 50%的比例合成;

  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,按照笔试成绩占 50%、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 50%的比例

  合成,其中,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一般不超过综合成绩的 15%。

  >>>答疑解惑

  15. 乡镇(街道)机关招录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军事技能测评有何要求?

  面试前,乡镇(街道)机关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职位从高分到低分按1:4确定参加

  军事技能测评对象(其中,招考计划3名及以上的职位,按1:3确定)。军事技能测

  评项目为3000米跑、自动步枪5发射击、立定跳远三个项目,三项目总分达不到180

  分的取消面试资格。评分标准见《浙江省乡镇(街道)机关录用专职人武干部军事技

  能测评项目成绩标准(暂行)》。在技能测评合格人员中,按1:3比例确定面试对象

  (其中,招考计划3名及以上的职位,按1:2确定)。

  >>>练习题

  3.现在各大城市都在开展人才争夺战。对于这一现象,你怎么看?

  【题目类型】

  认知能力.现象认知

  【得分要点】

  1、引入表态

  (1)聚天下英才而用之

  (2)既要欣喜,也要理性看待

  2、分析意义

  (1)表明了各地对人才的殷切期盼

  (2)饱含着各地对人才的深深诚意

  (3)能够刺激城市发展焕发活力

  (4)对当地长久发展有引领和助推的作用

  3、分析问题

  (1)人才抢夺激烈,同质化严重

  (2)平台和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

  (3)如何激发自身的创造性、主动性

  4、提出对策

  (1)各地人才引进要“量体裁衣”

  (2)人才引进,配套服务是关键

  (3)人才也要注重发挥自身价值

  【参考解析】

  近几年来,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或升级人才吸引政策,在住房、户口、创业扶持等方面都下了“血本”,这些诱人优惠政策的相继抛出,升温不止。对此,我们既欣喜于各城市对人才的重视,也要看到吸引人才过程中还有一些尚不完善之处。

  一方面,吸引人才相关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各地对人才的殷切期盼,表达了各地对人才的深深诚意,政府部门切实做到了以“阳光雨露”真情服务拴心留人。另一方面,各地纷纷出台的人才相关政策也是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。在新时代,城市发展想要焕发活力,就需要注入新鲜血液。随着改革开放到深水区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,不同地区之间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、产业升级等重大问题,势必都要依靠人才来引领和助推。

  引进人才正在成为各大城市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工作重点。但当下各城市吸引人才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,吸引人才效果堪忧。吸引人才工作不能光看做了多少,还得看做成了多少。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,但是在引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:首先,各地吸引人才的平台和制度建设还不完善,缺乏对不同人才需求的考虑;最后,这些政策未考虑如何能够帮助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、主动性。只有解决了这些困难,才能真正把人才留下,为我所用。而要解决这些困难,需要多方合力,共同努力。

  第一,各地人才引进要“量体裁衣”。要根据各自发展定位和特点,“定向”抛出橄榄枝,避免“一窝蜂”式的同质化竞争,应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,为人才提供全方位,一体化的需求服务。

  第二,做好人才引进工作,配套服务是关键。各地不仅仅需要“吸引人才政策”这一单项支撑,还需要各项配套政策的跟进与对接。各地要建立并完善覆盖初创、成长、发展等不同阶段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,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。

  第三,人才自身也要注重自身价值发挥,不能仅仅被物质奖励所吸引,更要注重未来发展平台、潜力与空间。个人选择时,应注重各地人才发展规划与自身情况的匹配性,选择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和价值的城市,助力城市发展速度飞升,进而实现自身价值。

  总之,人才是城市兴旺的基础,城市是人才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平台和港湾。只有做好了双向选择,才能实现城市和人才的共赢。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